close

今天在休息時間,翻了一下客戶的雜誌,其中有一個故事,是談到「父子騎驢」的事情。

這個故事是出自伊索寓言,後來,也有人說是中國的成語故事,不論真實出自於何,寓言,主要是讓你學習發想和異地而處的感受,故事內容是這樣的:



有一對父子牽著一頭驢要進城,在城郊的路上,路人看著兒子說:「你明明有驢,為何不讓你爸爸坐?讓他不會這麼舟車勞頓的,不是很好嗎?真是笨蛋耶!」

父子聽了聽,也對,於是爸爸坐上了驢背,向前走了一段路,另一邊的路人就對著兒子說:「你為何讓你爸坐驢背?驢是低賤的駝獸,你應該讓你爸坐馬背才對呀!真是不孝子!」

兒子聽了,嚇得趕快請老爸爸下驢,畢竟驢很低賤,那麼就讓自己來承擔吧!便一屁股坐上了驢背,又走了一段路,又是另一批路人對著老爸爸指指點點,說:「這個爸爸真不慈愛,居然讓寶貝兒子騎在驢上!」

父子倆想了想,兩個人不騎驢被唸,一個人騎驢也被唸,那兩個人騎驢總可以了吧?於是老爸爸也坐上了驢背,正當父子倆高興的找到了解決方法時…

又有一群路人指著父子倆大罵,「一頭瘦小的驢,上面載著你倆,想壓死牠啊?你們還有沒有仁心!!!」

父子倆一氣之下,兩個人下驢,並把驢扛在肩上,氣呼呼的進城去了。



哈哈~做什麼都不對,若你是劇中人,不知你會怎麼處理路人的閒言閒語呢?

父騎子不孝,子騎父不慈,父子騎不仁,皆不騎不智。

若你是劇中人,卻想不出來該怎麼辦的話,表示你還未訓練好解決「異質意見」和領導的能力。

領導最怕「優柔寡斷」、「道聽塗說」,父子倆不斷的聽路人說意見,自己卻沒有一個定見,不斷依附他人意見的結果,只有落得眾矢之,囧死了。

「異質意見」的存在,是必需的,但不是必要的。

常人多批評,事後多諸葛,是人們最常見的人性之一,等到事情發生後,才給一堆意見,弄得當事者愈聽愈亂,反而失去解決問題的目標。

路人的意見可參考,但不見得都要採納,運用適當的應對方式,是能夠巧妙破解窘境的。

提供一個解法:

父累父騎驢,子累子騎驢,驢累父子不騎。

大家都不累呢?當然也不騎,等到有人累時,再騎囉~

所以,這樣的話,怎麼做,都有個理由去應對言多的路人。

你覺得解法如何呢?呵呵~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雷克龍 的頭像
    雷克龍

    雷克龍的新家

    雷克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